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简介 信息浏览
工作室简介
邵鹏飞名师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以“江苏省特级教师”邵鹏飞为导师,以学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为研究团队,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发挥团队力量,紧扣课堂,实践探索、联系实际,示范引领,努力把本工作室办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学研究的基地、交流沟通的平台、示范辐射的中心,为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工作室宗旨、职责
一、工作室宗旨
专业引领、实践探索、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二、工作室职责
1.制订工作室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拟定本工作室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2.建立本工作室学员个人发展档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认真实施完成。
3.制订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建立“邵鹏飞名师工作室”网页:定时更新内容,交流展示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
5.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根据需要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指导工作,组织成员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6.完成上级部门和学校安排的其它工作。
工作室成员简介
类型 |
姓名 |
年龄 |
学历/学位 |
所学 专业 |
教师系列职称 |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
教龄 |
领衔人 |
邵鹏飞 |
48 |
本科 硕士 |
计算机 |
正高级 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28 |
专任教师 |
夏 冉 |
39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高级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7 |
专任教师 |
陶卫东 |
38 |
本科 |
计算机 |
高级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6 |
专任教师 |
蒋丽萍 |
36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高级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4 |
专任教师 |
李 红 |
33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学一级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2 |
专任教师 |
恽亚刚 |
33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 |
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1 |
专任教师 |
黄 洁 |
33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学一级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2 |
专任教师 |
何敏华 |
33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1 |
专任教师 |
丁燕萍 |
32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 |
讲师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0 |
外聘教师 |
奚 军 |
42 |
本科 |
计算机 |
中学高级 |
首席信息管理师(CIO) |
21 |
外聘教师 |
沈勤丰 |
36 |
本科 |
计算机 |
中学一级 |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
14 |
外聘教师 |
孔 磊 |
34 |
硕士 |
软件工程 |
|
高级IT项目管理师 |
2 |
工作室制度
1.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计划会议、阶段性汇报会议、总结会议。培养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及专题讲座内容等。阶段性汇报会议,研究骨干教师的阶段性学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问题。总结会议,展示工作室所获得的成果,探讨本工作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2.学习交流制度 工作室主要管理者为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内部搭建互助平台,工作室成员可以通过平台积极交流各自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环节中获得的经验、感悟,展开讨论,请其他成员指导和评估,使成员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提升成员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提高专业水平,做到群策群力,推进工作室的发展。
3.科研课题制度 工作室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将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至工作室各成员,各成员在相关课题内容的研究中,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实践应用。各成员在应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工作室各种活动中分享,并积极向本区域教师辐射推广。
4.考勤制度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期间必须执行工作室的考勤规定,应积极参加培训计划规定的各项活动,原则上不予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须以书面形式提出请假要求。
5.考核制度 按照无锡市教育局相关要求,定期接受上级考核。
6.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导师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对工作室及组成人员各项材料的及时收集、归档、存档。
工作室规划
1.带好一支队伍 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入室骨干教师和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 建好一座平台 建好交流平台,开辟工作室教育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建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网页成为本专业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3.做好一个示范 引领计算机专业建设,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成员共研、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本专业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抓好一项课题 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中破解课程教学难题,带领本工作室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
5. 出好一批成果 工作室教育教学、教科研、管理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每年每成员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研讨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