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源共享 信息浏览
教学设计-李红-while循环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4.1 while循环——简单数据统计
二、授课类型
新授
三、授课时间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 理解何为循环结构;
2. 清楚知道while语句的一般形式;
3. 理解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和特点,并能读懂while语句编写的循环程序;
4. 能使用while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循环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理解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读懂while语句编写的循环程序
·使用while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循环问题
2. 难点
·设置循环控制变量
·设置循环体
六、教学策略
基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理念展开教学,采用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的形式,以生动形象的微课引导学生学习。
教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讨论法和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成果展示法。
七、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1. 教学环境设计
教师:借助泛雅教学平台搭建课程,上传资源,利用平台管理统计功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中,利用机房、广播软件、教学平台授课。
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学习、评价和反馈,利用机房中的Visual C++ 6.0软件调试程序。
2. 资源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微课视频(课前微课:循环结构和while语句、课中微课:分析while单层循环程序)等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上传微课视频和学习资料,通知学生课程开放,整理机房环境。
学生:在教师公布课程开放后,利用课余时间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课前微课视频,学习理论知识点,并在任务书中做好记录,完成课前自测题,考虑课前思考题。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时间 分配 |
一、 创设 情境 引入 任务 |
生活场景再现
任务要求 数据统计是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请利用C语言对一组数据进行求和或求均值。 |
播放 PPT
展示场景
引入 任务 |
广播 软件
上课 课件 |
观看PPT
熟悉 任务 |
2 分钟 |
二、 分析 任务 明确 知识 |
分析 求和——累加问题 知识点 · 循环结构 · while语句 |
播放 PPT
提问 |
上课 课件
设疑 |
思考 回答 |
2 分钟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时间 分配 |
|||
三、 学习 新知 实施 任务 |
学生课前通过微课学习的知识点和自测题如下: 知识点 一、循环结构 1. 作用:处理大量重复工作的过程
循环条件 循环体 二、while语句 1.while语句的一般形式
循环体 多条语句,则需要用{}括出来。 读作:当表达式成立时,不断执行循环体语句。 2.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
(1)计算while后面的表达式的值,若其值为非0(逻辑“真”,表示条件成立),转到第(2)步;若为0(逻辑“假”,表示条件不成立),则转到第(3)步; (2)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结束后返回第(1)步; (3)退出循环结构,执行while循环之后的第1条语句。 3.while语句的执行特点 先判断循环条件(表达式的值是否为真),后执行循环体语句,属于当型循环结构。 自测题 1. 循环结构应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while循环执行时要先_________________,再执行________________。 3. 设有以下while循环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 ) |
课前 上传 资料 |
教学 平台 微课 资料 |
课前 学习 完成 自测题 |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时间 分配 |
||
三、 学习 新知 实施 任务 |
int k=6; while(k>1) k=k-1; A. while循环执行 6次 B. while循环执行5次 C. 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D. 这是无限循环 4. 设有以下while循环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 ) int k=6; while(k=1) k=k-1; A. while循环执行 6次 B. while循环执行5次 C. 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D. 这是无限循环 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学生代表交流知识点,若有疑问及时提出,师生共同查看自测题,教师帮助分析,回答疑问。 小试牛刀:阅读while循环程序,写出结果 (1)教师帮助分析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s; s=0; i=1; while(i<=10) { s++; i+=2; 程序结果:s=5,i=11 } printf("s=%d,i=%dn",s,i); } (2)学生自主分析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 i=0;
{ i++; 程序结果: printf("%dn",i); } }
|
归纳 答疑
播放 PPT 讲授
提问
提示
引导 提示
巡回 辅导 |
上课 课件
广播 软件
上课 课件
教学 平台
微课 |
汇报 学习 情况
观看
思考 练习 测试
分析 讨论
观看 微课
测试 展示 |
30 分钟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时间 分配 |
||||||||||||
三、 学习 新知 实施 任务 |
分析课前思考题,找出累加问题的解决方法 计算sum=1+2+3+……+10的和。 1. 不使用循环结构 2. 使用循环结构
学生演示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1,sum=0; while(i<=10) { sum=sum+i; i++; } printf("sum=%dn",sum); } 学生选择具体任务 ·标准任务: 求1-1000之间的偶数和。 ·中等任务: 从键盘上输入若干个学生的成绩,求出总分和平均分。 ·困难任务:
利用公式:
|
分析 提问 引导
观看 提示
布置 任务 巡回 辅导 |
广播 软件
上课 课件
VC 软件
教学 平台 任务书 |
思考 探索
观看 演示 学习
分组 讨论 完成 任务 |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时间 分配 |
||
四、 展示 作品 交流 评价 |
1. 组内评价:各小组先组内评价,推出代表展示。(注意组员的轮流性) 2. 组间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各组情况进行评价。
各组成员将评价情况反馈到教学平台中。 |
转播 观看 评价 |
广播软件
教学平台 |
分组 展示 交流 评价 |
8 分钟 |
||
五、 总结 归纳 布置 作业 |
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2. while语句的一般形式 3. 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和特点 4. 能读懂while单层循环程序 5. 会用while语句解决简单的循环问题 布置作业(平台提交) 必做: 1. 完成中等任务。 2. 上网查找“棋盘麦粒”的故事资料,编程求出麦粒数。 3. 书P.52 一、1,2,5。 选做: 完成困难任务。(教学平台有提示) |
归纳 提问
播放 PPT
布置 提示 |
广播软件
上课 课件
教学平台 网络 VC |
回忆 总结
查阅 调试 |
3 分钟 |
十一、教学反思
本次课设计基于SPOC理念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的形式,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以生动形象的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克服畏难情绪,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过程式评价,将学生观看微课、平台测试、课堂展示等环节纳入考核中,通过平台统计结果,综合性地评价学生。
考虑设计一个动画,由学生选择不同的数据,查看不同的程序结果,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循环控制变量的设置对程序的影响。
附:
任务书
任务负责人:
任 务 名 |
4.1 while循环——简单数据统计 |
|||||||||||||
任务要求 |
数据统计是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请利用C语言对一组数据进行求和或求均值。 |
|||||||||||||
具体任务 |
·标准任务: 求1-1000之间的偶数和。 ( ) ·中等任务: 从键盘上输入若干个学生的成绩,求出总分和平均分。 ( ) ·困难任务:
利用公式: |
|||||||||||||
姓 名 |
|
同组成员 |
|
|||||||||||
课前学习情况整理:
小试牛刀:阅读while循环程序,写出结果 (1)#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s; s=0; i=1; while(i<=10) { s++; i+=2; } printf("s=%d,i=%dn",s,i); } 程序结果: (2)#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 i=0; while(i<4) { i++; printf("%dn",i); } } 程序结果: 选择具体任务实施 程序设计思路或流程图 程序代码
|
||||||||||||||
运行结果 |
|
|||||||||||||
任务评价(在教学平台中完成) |
||||||||||||||
组内评价 |
||||||||||||||
组员/组别 |
正确性 |
规范性 |
可读性 |
交互性 |
合作/展示 |
|||||||||
组长 |
|
|
|
|
|
|||||||||
1号组员 |
|
|
|
|
|
|||||||||
2号组员 |
|
|
|
|
|
|||||||||
3号组员 |
|
|
|
|
|
|||||||||
组间评价 |
||||||||||||||
小组排名(由高到低) |
|
|
|
|
|
|
|
|
||||||
教师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